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裡,24 小時往往悄然流逝:一場追劇、一趟旅行、一段加班的夜晚,就能輕易佔去整整一天。然而,在方舟協會的服務現場,有人選擇把這 24 小時,分散在三個月的時間裡,變成一次又一次的街頭陪伴。

這就是「方舟季志工」的精神——給別人溫暖,也給自己一份生命的禮物。

每周二的服務,是一堂生命教育課

每個星期二的傍晚,方舟協會總是熱鬧非凡。志工們有人在大鍋裡不停攪拌著熬煮的熱粥,白煙裊裊升起,米香伴隨著蔬菜的清甜在空氣中瀰漫;有人在微波爐前,一盤盤燒餅正被加熱到外酥內軟;另一邊的炒鍋裡,傳來陣陣「滋滋」聲,油香伴隨著青菜的翠綠翻騰,炒菜的香氣彌漫整個空間。這些再平凡不過的家常食物,經過志工們的用心準備,成了街頭最暖心的一餐。

新來的季志工常常會有些疑問。有人會不好意思地說:「我不會煮飯,可以幫忙什麼嗎?」這時候總有人笑著回答:「你可以幫忙把燒餅裝袋、幫忙貼餐券、分裝粥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,不一定需要會煮飯。而且,我們可以一起學!」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:「這些無家者會自己來排隊領餐嗎?」於是資深志工就會解釋:「方舟協會是透過發放餐券,讓有需要的人自己來排隊領取餐點。這樣一方面能避免資源浪費,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大家有秩序地領餐,讓整個過程更尊重也更有尊嚴。」

等餐點一切備妥,大家便開始分工打包,把熱粥裝進紙碗,燒餅與煎餃一一裝袋。之後推著滿滿都是方舟粥、燒餅、煎餃的餐袋出發。志工們推著沉甸甸的餐車,從方舟協會一路前往台北車站的南二門。

那裡已經成了固定的據點,無家者們都知道時間到了,會拿著餐券排隊領餐。有時候,當志工推著餐車穿過台北車站大廳時,還會聽到有人笑著喊:「方舟協會來發粥了!」這句話不只是提醒,也像是一種默契,讓大家在同一個時間、同一個地方相遇。剛開始時,許多新志工難掩不安。有人說:「我怕我講錯話,會冒犯他們。」有人心裡甚至有疑問:「這樣真的有幫助嗎?」然而,當餐點送到街友手裡,當對方眼神亮起,或只是輕聲說一句「謝謝」,那種真實的觸動會瞬間打破隔閡。

有位志工第一次參加時,她把熱粥遞給一位老人,老人抬起頭,慢慢地說:「你們每週都會來,我知道的。」她聽完心中感覺暖暖的,她說:「原來一碗粥,不只是食物,還是一種被記得的感覺。」

 

 

這些三小時的街頭時光,成為志工的「生命教育課」。課本不在手中,而是活生生的人與故事。

覺察活動把感動化為成長

每次服務結束後,志工會留下來圍成一桌,進行 覺察活動。這是方舟季志工的特別安排,因為我們相信:服務不只是完成任務,而是需要被消化、被反思,才能真正成為生命的養分。

有人在分享中說:「今天我遞餐時,他們的眼神很亮,我才意識到,原來被需要的感覺對我來說也很重要。回到家後,我也開始更願意主動關心家人,因為我知道一句簡單的問候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重要。」

有人提到:「看到無家者把乾收好慢慢吃,我突然覺得自己平常太浪費了。現在吃飯時我會更珍惜,不再隨意丟掉食物,因為我想起他們是多麼小心翼翼地對待一份餐點。」

也有人說:「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渺小,但在這服務的過程中,我覺得自己做的事雖然不是什麼很偉大的事,但是很有意義能幫助到人。這讓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,也會告訴自己:雖然我不是改變世界的人,但我可以在一個小地方帶來影響。」

透過彼此的回應,志工把當晚的震動和感動整理出來。這樣的交流,不只是紀錄,更是一種互相扶持,讓人知道「我不是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」。這些分享讓人看見,24 小時的服務不只是街頭的陪伴,更是一份帶回生活的禮物,持續在日常裡發揮力量。

給世界,也給自己

在快節奏的城市裡,三個月、24 小時,看似微不足道,卻足以帶來改變。這段時間裡,方舟志工陪伴了無家者,也重新認識了自己。有人因此學會珍惜,有人找回了價值,有人發現,陪伴其實比餐點更重要。

這就是「方舟季志工」的意義:讓每一份付出都能持續,讓每一段陪伴都能發光。

接下來,方舟協會將持續推動 四季志工,邀請你在不同的季節裡,把 24 小時送給世界,也送給自己。或許,這過程中你會發現不僅是幫助別人,更是讓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力量。因為在陪伴別人的過程中,我們同時也被治癒、被提醒、被更新。

 

方舟協會推動 四季志工,就是希望讓陪伴不間斷。

  • 春季志工:2–4 月

  • 夏季志工:5–7 月

  • 秋季志工:8–10 月

  • 冬季志工:11–1 月

每一季,都是新的旅程。對無家者來說,是穩定可依靠的支持;對志工來說,是送給自己的一份「24 小時生命禮物」。


 

🌱 加入方舟季志工,讓愛在四季裡持續發生。

×